近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了《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第二批项目学校及案例团队名单》,我校申报的交通学院“海上风电桩基础静载虚拟仿真实验室”与应急学院“VR智慧应急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2个项目成功入选。此次全国共计184所高校的340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江苏省高校获批66项。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培育与重点建设,学校目前共获得3个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7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并整合建成南京工业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能力建设,大力营造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促进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和育人水平提升。
项目简介:
1. “海上风电桩基础静载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团队成员有刘恒、蒋刚、周峰、邓声君、荣雪宁),聚焦国家“海洋强国”与“双碳”战略,针对海上风电桩基检测“高危、高成本、不可逆”等行业难点,构建“虚实融合、安全高效、创新引领”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高保真数值模拟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形成沉浸式、可重复的实验环境,覆盖从参数设计到承载力判定的全流程操作。集成动态仿真与智能评价体系,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教学模块,服务多门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已培训校内外学员超5000人次,获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编多项行业标准。未来将推动AR/AI融合与云端资源共享,构建跨区域教学生态,培养基础设施领域卓越工程师。

虚拟仿真实验室展示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展示
2. “VR智慧应急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王志荣、邵春雷、韩超灵、刘飞、杨赟)。实验室的建设理念紧扣“智慧应急”主题,贯彻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和智慧教育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在应急教学中的优势。聚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科,致力于打造“虚实结合、以练为战”的教学新范式。实验室建设内容涵盖虚实结合的应急演练平台、VR技术应用系统和智慧应急实践基地三大模块,拟通过高仿真应急演练、智能指挥决策辅助与沉浸式救援训练等方式,破解传统应急实训中存在的“高危险性、高成本、高消耗”的难题。实验室建成后,将形成覆盖“应急预案推演—救援技能训练—应急指挥模拟”的全链条教学体系。
虚拟仿真设备展示
作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审核:陈晓猛